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和《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 ||||
| ||||
3月下旬至4月上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競帶領社會建設委員會及社會建設工委的同志對全市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和《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以下簡稱“一法一辦法”)情況進行了執法檢查。執法檢查組分別在市區和文登區、榮成市實地查看了威海市特殊教育學校、威海市婦幼保健院殘疾兒童救助中心、榮成市中康醫院等場所,并與市殘聯等14個部門負責同志進行了座談,聽取我市“一法一辦法”貫徹實施情況匯報和有關意見及建議?,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貫徹實施“一法一辦法”的基本情況 目前我市共有殘疾人約16.8萬人,持證殘疾人數為65007人,其中一二級重度殘疾人數為8268人,一戶兩殘及多殘數為3277戶。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殘疾人保障“一法一辦法”開展殘疾人工作,殘疾人康復、教育、勞動就業、文化體育生活、社會保障、無障礙環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得到了較好的貫徹落實。 (一)殘疾人康復體系初步形成。一是加強康復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市、縣級殘疾人康復中心3處,總建筑面積達到3.7萬平方米、床位272張;建成殘疾兒童康復定點機構 18 個,成人康復定點機構32個。二是創新康復服務項目,開展遺傳性耳聾基因免費檢測、0—6歲兒童殘疾篩查補助、重度肢體殘疾人居家康復、小型康復訓練器材進家庭等服務項目;三是打造康復服務品牌,連續17年開展“威高光明行動”,幫助20345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獲得全國白內障無障礙市稱號;四是提升輔具服務水平,將適配補貼的基本型輔助器具由45個品種逐步增加到91 種,對重度殘疾人、0—17歲殘疾兒童、低?;蚪n立卡貧困殘疾人適配基本型輔助器具在限額內實行全額補貼,在全省率先創建使用殘疾人基本型輔助器具綜合服務平臺;五是擴大救助范圍、提高標準,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范圍由0至6歲擴大到0至17歲,救助標準由1.2萬元提高到1.8萬元。 (二)殘疾人受教育的權利得到較好保障。一是加大市區兩級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力度,改善了教學環境,全市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為100%。二是實施殘疾大學生勵志助學項目,對殘疾人大學生,按照大專4000元、本科6000元、碩士研究生8000元、博士研究生10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資助。三是對父母雙方都是殘疾人或一方是重度殘疾人,生活困難的殘疾人家庭子女按照本科4000元,???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救助,并將一、二級殘疾人(不含聽力、言語殘疾)家庭的子女納入慈善助學范圍。 (三)殘疾人勞動就業扎實推進。一是免費為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殘疾人提供就業創業服務,實施殘疾人職業技能提升計劃,開展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組織殘疾人參加職業技能競賽,提升創業就業能力。二是優化公益崗位開發,豐富就業形式,針對就業年齡段有就業意愿但難以進入競爭性勞動力市場的智力、精神、重度肢體殘疾人,安排輔助性就業。三是形成了福利企業集中安置、其他企事業分散按比例安置、個體就業和自主創業相結合的殘疾人就業格局,殘疾人就業率逐步提高。 (四)殘疾人文化體育生活日益豐富。開展殘疾人文化周、健身周等活動,每四年舉行一次全市范圍的殘疾人文藝匯演,連續成功舉辦3屆殘疾人冰雪運動、輪椅半程馬拉松比賽,我市乒乓球運動員陳鑫在斯洛文尼亞國際殘疾人乒乓球錦標賽中取得第二名,在圖書館、城市書房開設殘疾人閱覽室,方便殘疾人閱讀。 (五)殘疾人社會保障能力不斷提高。一是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險政府補貼標準,實施貧困殘疾人、重度殘疾人參加居民養老保險政府全額補貼政策,實施重度殘疾人參加居民醫療保險政府全額補貼政策;二是擴大殘疾人社會救助范圍,將靠家庭供養的重度殘疾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政策;三是提高殘疾人福利補貼標準,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最高145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由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最高135元;實施重度殘疾人提前5年領取養老金政策。 (六)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得到改善。出臺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規劃,加大無障礙改造力度,在全省率先開通無障礙公交,實施殘疾人持證免費乘坐公交車政策,為殘疾人機動輪椅車發放燃油補貼,在公共場所設置無障礙通行設施,服務窗口單位開設無障礙服務通道,我市殘疾人無障礙建設工作得到中央和省級有關部門的肯定,去年被國家住建部評為全國無障礙達標城市。 二、存在的問題 在貫徹實施“一法一辦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有: 一是殘疾人社會保障標準不夠高。救助范圍主要局限于貧困殘疾人、重度殘疾人和殘疾兒童,一戶多殘、老殘一體家庭保障救助政策較少;保障內容主要是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并且補貼額度較低。 二是殘疾人康復機構建設和康復技術比較滯后。專業康復機構數量少,康復服務能力不足;康復專業人才短缺,康復技術手段落后,難以滿足殘疾人康復多樣化的需求。 三是殘疾人就業創業難度大。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力度需進一步加強,用人單位提供適合殘疾人就業的崗位較少,按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制度安排落實不到位。 三、意見建議 針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要逐步加大財政投入,增加救助項目,提高保障標準,做到精準施策,實現精準救助。一是對18-55周歲喪失勞動能力的重度殘疾人群,對一戶多殘、老殘一體家庭,創新救助模式,切實減輕家庭負擔;二是加大重度精神殘疾人的集中收治供養力度,做到應收盡收;三是高度重視自閉癥兒童問題,普及相關知識,盡早識別、早期干預,提高康復治療效果。 (二)強化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建設。一是進一步加大專業康復機構建設,大力引進和培養康復人才,實現科學康復、精準康復;二是加大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力度,提高殘疾人創業就業能力;積極開發適合殘疾人就業的公益性崗位,落實好按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的要求;三是進一步加強特殊教育機構標準化建設,加大專兼職特教教師培訓力度,大力推進融合教育,確保殘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權利。 (三)營造扶殘助殘的良好社會環境。一是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加大殘疾人保障“一法一辦法”的宣傳力度,落實惠殘政策,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二是發揮好殘工委職能,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統籌好各種救助資源;三是通過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培育、扶持民間公益組織,鼓勵企業、個人捐款,凝聚全社會力量,共同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精致城市·幸福威?!苯ㄔO成果。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